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大学生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工程学院成立“IT豫见非遗”社会实践队,旨在探寻河南非遗之美,感悟匠人初心。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为探究对象,了解其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
6月30日,信息工程学院在四楼会议室举行2024年暑期“三下乡”“IT豫见非遗”社会实践队出征仪式,党总支书记马志超出席出征仪式,马志超强调外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安全,尊重实践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实践活动领悟非遗真知,把非遗精神发扬光大。
出征仪式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前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木版年画博物馆,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对话,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感悟工匠精神。
实践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年画精品展,一幅幅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的年画作品有序展陈,它们或描绘历史故事,或展现民俗风情,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参观的过程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鹤林老师的儿子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了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队员们仔细观察,认真聆听。
随后,实践队员们与任鹤林老师座谈交流,任老师饱含热情地给队员们讲述了他与木版年画的情缘,以及朱仙镇木版年画和开封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队员们都被这位已年过古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所展现出的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深深折服。
最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印刷工序,感受了墨与纸的交融。通过亲自体验,实践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
第一天的暑期实践,队员们有幸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座谈交流,聆听他对非遗文化的认识。队员们发现,尽管木版年画面临着市场萎缩、传承人老龄化等困境,但仍有像任鹤林老师这样的艺术家和传承人在默默坚守,致力于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队员们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木版年画的实践探究还在继续,让我们期待后续的精彩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