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首页 | 学院简介 | 专业设置 | 党团建设 | 学生管理 | 招生就业 | 政策法规 | 名师风采 | 校企合作 |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管理>>日常管理>>正文
 

 

"走进非遗,感悟匠心"——信息工程系2017暑期三下乡活动

2017年06月20日 17:08  点击:[]

017-06-24微漾新媒体工作室我的系部我的家我的系部我的家

我的系部我的

微信号xzxxtzz

功能介绍许职院信息工程系:做同学们喜欢的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绚丽多彩的瑰宝,为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识,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将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主题确立为“走进非遗,感悟匠心”。精心安排了以探访钧瓷古镇——禹州市神垕镇为中心的一场“钧瓷之旅”。

617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兰花、科研外事处处长关中梅、信息工程系团总支书记牛杰、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干事石振平、信息工程系辅导员邰伟民、张伟刚、张文妍等带领八名学生队员一起踏上了去往有“钧都”之称的禹州市的路程。

早上730分,实践团一行在学校集合,首先来到了校园内的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钧瓷展馆。跟随着石振平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造型各异、绚丽多彩的钧瓷展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件居然是方形的!真不可思议。”“快看这件!上面有许多裂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都想快一点解答心中的疑惑。带着许许多多想要了解的问题和按捺不住的兴奋心情,实践团一行驱车前往此行的第一站: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

IMG_257

第一站:钧官窑址博物馆——你从哪里来?

大约40分钟的车程之后,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

IMG_258

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了最为全面的钧瓷发展历史。早在商周时期,青瓷就已经出现。经过漫长的发展,制瓷业在隋唐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彩陶在此时出现,改变了传统历史上“南白北青”的特点,对人民的生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其中,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是最负盛名的。从宋代起,禹州钧瓷就因其独特地工艺、精致的造型、莹润的釉质、多彩的釉色和神奇的开片而被定位为皇室御用瓷器。直到今天,这五个方面也是评价钧瓷的重要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对传统瓷器的生产的传承与发展,钧瓷行业也恢复迅速,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现代气息,成为中华文化形象的代表,在众多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带着问题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整个博物馆,队员们心中的疑惑也慢慢都被解开了。他们再也不会将开片现象说成是瓷器上的裂痕,甚至开始谈论起了钧瓷烧制的工艺,俨然半个行业专家了。宋菲同学在一个彩色的“大圆盘”前停下了脚步,听过讲解员的讲解之后才知道,这是当地著名青年钧瓷大师杨晓锋的作品。最外围以纯手工技法“快刀”(即每分钟挥刀六十次)为特色,纹路非常细腻,中间配以青色釉,加之中心的红色釉,正好诠释的它的名字“日月同辉”的由来。还有身高1997毫米的香港回归贺礼“豫象送宝”,以及国际会议中频频被送出的国礼等等,使队员们在大饱了眼福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博物馆的知识积累,对我们后面的行程有了重要的帮助。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濒临消失的陶瓷烧制技艺了。

第二站:槐树湾村——槐树湾的“独苗苗”

在禹州市西南方向的大山里,零星的散落着一些小村庄。其中一个叫槐树湾的村庄里,“隐居”着一位叫候大举的老人,至今还在使用唐天宝年间的传统烧制技艺“天宝烧”来烧制砂锅。

进入槐树湾村,就感到山路曲折,村中树木郁郁葱葱,住户已所剩无几。候师傅一家已早早地在等待我们的到来。他的儿子候凯南热情地迎上来,为我们做向导。IMG_263

一进院子,我们就看到了烧制砂锅的窑炉,每年农闲时候,候师傅就会在家烧制两窑砂锅,以补贴家用。一边交谈,老人一边为我们演示起来。选用当地的“白杆子土”做原料,不断地向土中加水搅和成泥状,然后将和好的泥放在模具里,利用机轮的转速制成砂锅坯型。待坯体自然风干并涂上自制的釉后,就可以烧制了。烧制时不需要使用窑具,只在窑底平铺上一层煤,将砂锅直接放在摊平的散煤上烧制而即可,所以,这种炼制方法又称为裸烧。候凯南说,以前的槐树湾村,家家户户都会这种手艺,那时候,砂锅是人们最常用的生活器皿,他们不仅烧制砂锅,也烧制药罐、储物的大罐、盛水的小罐等等,走到村口就可以听到打造砂锅的银铃般地响声。而如今,全村还保留这项技艺的人已寥寥无几。

眼前的侯大举老人并没有接受多少陶瓷烧制的专业知识,只是从长辈那里学到了这个养家糊口的烧制手艺,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老匠人对传统技艺的眷恋和坚守,这正是我们青年人对传统技艺所应持有的态度。

正午时分,我院党委副书记张德山在团委书记徐冰、团委组织部长张冰的陪同下,带着慰问品来看望我们实践队队员了,大家见到院领导都格外高兴。

张德山同侯师傅亲切交谈,不仅认真了解砂锅烧制的基本情况,听取队员们实践活动的汇报,还与队员们一起,实地查看了槐树湾村新建的烧制窑口,详细询问了活动开展中的细节问题,并对槐树湾未来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规划设计和建议。

炎炎正午,大家却丝毫都不觉得辛苦,一行人一路交谈一路观看,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离开时,张德山同每一位带队老师和同学亲切握手,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实践工作,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圆满完成此次实践任务。

张书记一行离开后,我们也要奔赴行程当中的第三站——陶艺体验馆。同学们将要亲自动手实践,真实感受陶瓷制作技艺的魅力了!

第三站:春泥陶艺馆——拉坯亲体验

学知识、看技艺,一天下来,队员们一个个早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大显身手一下了!在体验馆师傅简单的讲解和示范之后,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做出了自己最高水平的拉胚模型。看,有盘子、小碗、花瓶,还有带荷叶边的小盆呢,当然,大家都是初次体验,手艺很差哈,不过,这已经是同学们在最短时间内学到的最能展现自己最佳水平的作品了!

看着自己做出的歪歪扭扭的作品,大家少了些许兴奋,多了一些感悟。没有长年累月的练习,没有日复一日经验地积累,没有对钧瓷制作技艺用心的理解,是不可能成就完美的艺术作品的。这也许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世代传承给我们的警示价值。

完成了拉坯体验,我们的活动并没有结束。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要去找寻钧瓷带给我们真正的文化内涵。

第四站:若朴文化传播公司、都窑官钧瓷馆——传承才是生命

古琴、茶艺、围棋,是这两家钧瓷文化馆共有的艺术元素。另一个共同点是,两家钧瓷馆的经营者,都是年轻人,并且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浓厚的兴趣。经过他们的讲解我们突然领悟到,钧瓷之所以历经千年而魅力不减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映射!在每一件钧瓷身上都“隐喻”着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某种特质,由此来看,钧瓷早就超越了单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界限,而与中国人精神的内在世界相互呼应了!

IMG_270

在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的今天,我们不仅不能丢失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反而应该更加重视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够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一轮的生命,才能让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走出“深闺”,融入到当代中国人的性格与血脉中去,才能使大家都了解非遗文化、珍视非遗文化、喜爱非遗文化,一起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

IMG_271

历时12小时、100多里,我们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首次任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还会去到许昌市群艺馆、许昌市博物馆等地,查阅更多的相关档案,探索传承和保护钧瓷文化的有效措施和行动途径。

关闭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新兴东路4336号
电话:0374-2270251  邮编:461000